云從小就陸續讀過一些書, 但密集且大量的閱讀應該是一歲十個月左右才開始的, 至於英文讀本則是兩歲兩個月才展開的, 雖然起步有些慢, 但媽媽還是非常驚訝這些親子共讀的書籍在云身上展現的影響力.
云將滿兩歲才比較願意開金口說話, 一開始說話便進步神速, 講話的內容天馬行空, 什麼都講, 多半是來自她讀過的書本內容, 比如說, 刷完牙她吵著要拿兩支舊牙刷, 只見她認真端詳從前被她咬到分叉的牙刷, 慢條斯理, 語帶遺憾地說: 這兩支牙刷老了, 它們要去天堂了.
這是媽媽最近讀給她聽的HEAVEN裡的內容, 超讚的一本童書繪本, 告訴小小孩(其實媽媽自己也學到不少)簡單的死亡概念, 筆調和畫面都相當詼諧, 帶點小小的感傷, 夾雜著濃濃的感情, 簡單的文句, 百讀不厭..
云一讀就愛上, 儘管她是個很怕受傷啦生病啦一類生老病死情節的小孩, 她還是喜歡這本書.
有趣的是: 云讀完HEAVEN後還知道人要做好事才會上天堂, 否則就得下地獄... 這樣的概念媽媽自己什麼時候習得的? 不可能在兩歲半的時候吧!
云的想像力算是豐富的, 或許部分原因亦來自於閱讀, 她會望著自己剛在小馬桶裡撒下的那泡尿, 說: 媽媽, 你看, 我的尿尿像不像烏龜的形狀?
至於一天到晚問媽媽: 兔兔的老師叫什麼名字? 香皂的老師又叫什麼名字? 馬桶老師跟泡泡老師說什麼? 蛀牙菌的老師有教蛀牙菌怎麼吃掉我的牙齒嗎? 等等問不完的為什麼讓媽媽甚至有點擔心云有沒有過度想像症?
英文讀本在英語語言部份的影響力也很驚人, 全新的讀本前三次媽媽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翻譯給她聽, 第四次開始只以英文閱讀, 除此之外, 媽媽並不刻意教她單字的意思, 除非她提問, 云有時很愛問: lunch是什麼? cake是什麼? 抓住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單字猛問, 媽媽多半只給點簡單不過度的解釋.
到目前為止, 云聽了近四十本英文繪本和讀本, 媽媽並不期待小孩因此就英文能力其佳, 只希望云不討厭英文.. 所以媽媽從來不測試她英語語言的部分, 倒是在許多偶然的情況下, 媽媽發現她會用英文表達.
狀況一: 媽媽走在前面要去牽腳踏車, 云在後面追: 媽媽! Wait! 等等我!
狀況二: 阿嬤有時也唸英文讀本給她聽, 不過阿嬤很愛考她, 云心不在焉一邊玩玩具一邊應付阿嬤, 媽媽在一旁偷笑, 想著這小孩大概一問三不知, 沒想到阿嬤翻到這頁:
阿嬤問: cookie是什麼?
云頭都沒抬, 繼續玩她的玩具, 說: 餅乾呀!
這個沒什麼? ABC Bubbles 裡巧虎教過.. 所以媽媽不驚訝...
阿嬤又問: basket呢?
云一樣低頭玩玩具, 沒看書也沒看阿嬤, 說: 籃子啊!
這就驚人了, 媽媽從沒特別跟她說過basket就是籃子, 她自己也沒問過這個字..
狀況三: 每天早上云剛醒, 還躺在床上時, 媽媽就開始坐在床邊讀英文讀本給她聽, 這個時間是媽媽幾個月以來測試後發現她最能靜下心聽英文的片刻, 有時她可以聽上一個半小時的故事, 但有時半小時不到她就沒耐心了, 媽媽選擇順著她, 畢竟不能讓她產生排斥感..
有時媽媽唸書, 云還賴著不肯起床, 只躺著聽, 沒有書本插圖的輔助, 媽媽以為她多半沒聽進去, 後來發現她其實聽得可認真, 清楚地知道媽媽讀到哪裡, 如果是她喜歡的劇情, 她還會馬上坐起身, 靠到媽媽身邊一起看書, 像這頁就是:
插圖裡有云最愛的兔子, Fireman Small先救了小貓咪, 云對貓沒興趣, 繼續躺著, 一聽到要去救小兔子了, 她馬上翻個身坐起來, 嘴裡嚷著: 我要起來了, 有我喜歡的兔子了!
此時, 媽媽讀的是英文, 沒有中文翻譯的..
其他例如她自己扮家家酒時會說: "我們來把蛋糕吃光光, 明天就不會下雨了!" 是仿這一頁的情節, 不過屬於理解部分, 和英語比較沒有直接相關.
諸如此類的例子俯拾即是, 遊戲時, 她也曾拿起一顆小球說: "媽媽, 這個球是雪做的, 打人比較不會痛!" 被雪球砸到比較不痛也是從故事書裡學到的.
讓媽媽比較困擾的是: 云記憶力好, 但喜新厭舊, 有些讀本前前後後讀不到五次, 她已經熟記故事情節, 不再覺得新鮮, 聽故事的動機就下降許多, 媽媽只好先換一本新的, 過一段時間再回來讀那些其實還可以再讓她多聽幾次的英文內容.
不管怎樣, 親子共讀的時光相當溫暖寧靜, 媽媽深信這將會是云和媽媽人生裡再難得不過的一段過程.. 媽媽樂在其中, 希望云也是!